首页 社会 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“好媳妇”葛海华撑起四世同堂幸福家 

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“好媳妇”葛海华撑起四世同堂幸福家 

来源:求是小康传媒 时间:2022-05-17 阅读:45136

河南小康网讯 俗话说“百善孝为先,孝为德之本”。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运粮河东岸住着一户,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,全家8口人,在朱仙镇提起这个家里的好儿媳,人民的好教师葛海华,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,称赞她是孝顺、能干的好媳妇。

自打2014年10月嫁过来,婚后育有一女一子,90后的葛海华八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一家8口人的生活起居,善良懂事,无怨无悔。葛海华从事教育工作,爱岗敬业,甘当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。她曾多次被评为“模范教师”,同事们公认的工作能力强,能歌善舞、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。她遵纪守法,爱岗敬业、勤奋学习,生活中更是处处关心他人,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,始终坚持女性应有的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,在单位,是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好同志;在家中,是奶奶,姥姥、公公、婆婆和丈夫认可的好媳妇。

葛海华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在外地打工,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。上班时间忙完教学,回到家里忙家务,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,整洁舒适,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,给公公婆婆也分担了家务。葛海华认为:“想家庭和,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”。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她成家后,用行动实践她的诺言,用真诚和关爱去换取老人的信任。 2015年,婆婆生病,在她生病的时候,葛海华细心照料,做饭送汤,给婆婆擦洗,方便大小便,忙里忙外的,也不叫一声苦,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,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痛。邻里乡亲羡慕地说:“有这样贤惠的媳妇,是前生烧高香了”。平时,老师们也称赞:“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,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,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,不愧是新时代的有知识的女性”。

为了培养孩子成才,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思想教育,教育孩子学会做人、学会做事,做对社会有所作为、有所贡献的人。由于丈夫工作忙,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,孩子上学的接送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,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。孩子的教育、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。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,更注重培养儿子独立生活、学习的能力。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,同时,还要养成团结同学、礼貌待人的好品性。

5月16日晚上,88岁的赵素梅老人正坐在轮椅上和外孙媳妇看电视。老人满头银发,穿得干净利索。见到有人来家里,老人就跟着聊天,虽然吐字不清楚,但是能感受到她的热情。老人说一句,坐在一边的外孙媳妇葛海华就翻译一句:“把你当成她侄女了,现在糊涂了。”

李允兰虽然已过耄耋之年,但是身体硬朗,精神矍铄,丝毫也看不出是94岁之人。当问起她长寿的秘诀,她笑呵呵的说:“我有一个好孙媳妇,正是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,才使我身体这么健康”。

好儿媳葛海华说: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,尊重老人,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在我们家,我老公外地打工特别忙,几乎顾不上家里。家里有4位老人,我自己也有孩子,所以平时我就多分担一点,多担待一点。我还要给我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,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尊重长辈孝顺老人,让他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。

正是这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串起了这个大家庭祖孙四代相处融洽、其乐融融的“和善福”和“健康福”,还有一家人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“敬业福”和 “上进福”。古语云:百善孝为先,没有惊天动地的豪情壮举,她们却用日常生活的点滴向世人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,用瘦弱的肩膀,担起了家庭的重担,为老人和孩子遮风挡雨,是当之无愧的“好儿媳”。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,她们在真挚感人的小生活里传承着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,诠释着孝道思想的时代内涵。(付海涛 冯福田 李允明 任亚峰)